云南姑娘今年在杭州采了200斤鸡枞菌!专家提醒

Connor 火必Huobi交易所 2025-08-05 1 0

云南姑娘今年在杭州采了200斤鸡枞菌!专家提醒

近期,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雨后在杭州不少地方捡到大量鸡枞菌。

网友“阿雅”:2025年,杭州鸡枞大年。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根本捡不完,只要有体力24小时都有,捡了100多斤了,比上班还累……

网友“柚子大柚子”:在杭州采了菌菇不敢吃,请云南的朋友鉴定一下。后续:感谢大家帮助鉴别,是鸡枞,吃了,健在。

网友“阿雅”:2025年,杭州鸡枞大年。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根本捡不完,只要有体力24小时都有,捡了100多斤了,比上班还累……

网友“柚子大柚子”:在杭州采了菌菇不敢吃,请云南的朋友鉴定一下。后续:感谢大家帮助鉴别,是鸡枞,吃了,健在。

鸡枞菌有“菌中之王”之称,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与白蚁共生,自然条件下,白蚁巢的有机物为菌丝提供营养,当气温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大,鸡枞菌才可长出,滋味鲜美,风味类似鸡汤。

云南姑娘今年在杭州采了200斤鸡枞菌!专家提醒

云南姑娘今年已采200斤

展开全文

记者联系上网友阿雅,阿雅是90后,云南曲靖人。云南的菌菇备受当地人喜爱。阿雅说自己从小长在大山里,在大人带领下和小伙伴爬山捡菌菇,少说也有20多年。

“捡菌菇是童年的乐事,夏天下过雨,忍不住往山上跑。不仅改善伙食,还可拿到市场卖。”阿雅说,捡菌菇是小时候赚零花钱的重要途径,山上的菌菇,十有八九她都认识,“都是吃出来的经验”。

后来长大了,离家千里,在山东读大学,在北京上班,每年夏天,捡菌菇的快乐时时牵动着阿雅。“网上关于捡菌菇的帖子,我都喜欢,和网友互动交流、鉴别。”

2023年,偶然刷到杭州网友分享捡鸡枞菌的图文,她非常心动。“人人都说江南好,我也一直想来看看西湖。”

阿雅在北京工作7年,行业不景气,事业遇瓶颈,2024年小姐妹建议她来杭州试试。阿雅去年6月一到杭州,就迫不及待去探访鸡枞菌。

阿雅说,白蚁、高温天气和大雨,是鸡枞生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寻找鸡枞要了解白蚁习性,白蚁筑巢喜温热、潮湿,靠近水源的缓坡它们最喜欢,光照好,便于排水,又近水。

阿雅说她在杭州不少地方发现过鸡枞菌,今年6月以来采了差不多200斤,一部分送朋友,甚至打包快递寄回云南,一部分同城零售,剩下的自己吃。最简单的烹饪,就是洗净和辣椒一起爆炒15分钟,和鸡一起煲汤。

阿雅说她将新鲜的鸡枞菌送给杭州的邻居,被原封不动退回,“鸡枞在杭州地位似乎不是很高。这事不太可能发生在云南。鸡枞菌不便宜,刚上市能卖上千块一斤,大量上市后,也要卖到百来块”。

阿雅在网上也看到不少误食野蘑菇中毒的新闻,“这主要还是大家对蘑菇认识不清”。

不过阿雅也建议,不确定的蘑菇宁愿错过不吃。“杭州一些绿化带里,有一种毒蘑菇‘大青褶伞’,很容易混淆误食,采食菌菇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带领,不要轻易尝试。”

夫妻半山采“鸡枞菌”食用中毒

专家提醒:非专业不要尝试

今年6月,杭州一对夫妻因误食自采“鸡枞菌”引发中毒。两人在皋亭山游玩时采摘约30朵野生菌,当晚炖煮食用,次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就医检查显示,其中一人肝功能受损需留观治疗,另一人虽症状缓解仍存胃部不适。经查,该菌疑似剧毒的假褐云斑鹅膏菌,其毒素耐高温,常规烹煮无法破坏。

杭州上城区疾控中心发文提醒:野生蘑菇,一口都别碰!其一,毒蘑菇与食用菇的外形相似度高达90%,需要专业设备检测菌盖纹理、菌褶间距等特征才能鉴别。用“看颜色”“闻气味”等民间方法区分,无异于蒙眼辨毒。其二,野生蘑菇常与毒菌共生,无毒品种可能被菌丝渗毒,有些无毒蘑菇因生长在毒草旁,通过根系吸收毒素,变成“隐形炸弹”。

云南姑娘今年在杭州采了200斤鸡枞菌!专家提醒

中国菌物学会会员、《菌物王国》纪录片导演周勇和菌菇打交道多年,他告诉记者:“对于认识菌菇的人,鸡枞菌很容易辨别,鸡枞菌是美味的野生菌,杭州分布也多,但对于不认识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尝试采摘野生菌。去年9月份杭州就发生过两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其中一起误食大青褶伞导致8人中毒。”

周勇说,他在杭州做野外调查的时候发现,杭州常见的毒蘑菇有大青褶伞、黑紫变黑牛肝、土红鹅膏,剧毒的有亚稀褶红菇、拟灰花纹鹅膏、欧式鹅膏、赤脚鹅膏等。对于野生菌菇,市民要坚持“三不”原则:不随意采摘,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不凭经验判断是否有毒。

来源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