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失安世控制权,闻泰科技如何“翻身”?

Connor 火必全球交易所 2025-10-15 1 0

暂失安世控制权,闻泰科技如何“翻身”?

10月12日,闻泰科技耗巨资收购的荷兰半导体巨头安世半导体,遭遇荷兰政府与公司外籍高管的“内外双杀”。荷兰政府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为期一年。与此同时,三名安世外籍高管向荷兰法院申请紧急措施,法院暂停张学正在安世相关主体的董事职务;任命一位由法庭指派的独立第三方人士担任安世董事,并赋予其决定性投票权。

显然,荷兰政府通过行政令强行对安世按下“暂停键”,荷兰法院指派了一名拥有决定权的临时“管家”,配合少数外籍高管负责管理安世,作为大股东的公司运营决策权和管理权暂时被搁置。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黑天鹅事件”发生在闻泰科技战略转型关键时期——刚刚出售手机ODM业务、全面聚焦半导体战略、“安世系”管理团队上任。可以说,安世半导体的“失控”,使闻泰科技发展的大好局面功亏一篑,甚至面临“空壳”之忧,未来如何“翻身”?

暂失安世控制权,闻泰科技如何“翻身”?

01 战略“瘦身”

闻泰押注半导体

近年来,闻泰科技一直在推进一项重大战略调整——从产品集成业务向半导体业务全面转型。2024年12月,闻泰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产品集成业务受到冲击。与此同时,该业务虽贡献了近80%的营收,但毛利率极低,数据显示,2024年,闻泰科技实现营收735.9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8.33亿元。其中,产品集成业务营收582.7亿元,毛利率却仅为2.49%。

展开全文

美国制裁叠加超低毛利率,导致产品集成业务成为彼时闻泰科技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关键。为此,闻泰科技加速战略调整,在2024年年末宣布出售产品集成业务相关资产,集中资源提升半导体业务的盈利能力。

2025年5月,闻泰科技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拟以43.89亿元向立讯精密及其关联方转让包括昆明闻讯在内的多家子公司股权及海外业务资产包,也就是出售手机ODM业务。9月16日,这项出售案中的香港、印尼等核心主体完成实质性交割,不再并入闻泰科技的财务报表。10月13日,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这笔重大资产出售的各项交割工作正在推进中,国内昆明、深圳、黄石、无锡等地的相关公司及业务已完成交割,印度的资产也已转移,仅剩部分权属变更手续尚在办理。

在此期间,闻泰科技管理层也迎来调整。7月15日,闻泰科技公告称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等四位核心高管集体辞任,而新晋高管团队均具备半导体背景。闻泰科技在公告中强调,此举旨在引入具备半导体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为公司半导体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决策支持。

闻泰科技新任董事长杨沐表示,此次管理层调整,代表公司整体运营在向国际化、“安世化”转型。即上市公司层面更多保留职能性部门,而具体业务部门则将依靠安世半导体的EMT(经营管理团队)具体涵盖安世战略部门、各职能部门及不同产品线,协同上市公司,共同实现未来战略。

出售手机ODM业务、“安世系”管理团队接棒,这家曾经的ODM巨头全面向半导体领域转型的战略进入实质阶段,而安世半导体就是这场转型中的中流砥柱、重中之重。

02 安世震荡

闻泰陷“空壳”之忧

在业务调整的影响下,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营收出现大幅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剧增:营收同比下滑24.56%,降至253.4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237.36%,达到4.74亿元。

与此同时,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8.25亿元,同比增长11.23%。基于此,闻泰科技对于下半年寄予厚望,认为从当前在手订单情况来看,下半年收入有望在上半年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

众所周知,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基本是在安世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巨头飞利浦集团的半导体标准产品部门,有超过60年的历史,它在分立器件、逻辑器件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主流车企的产品中。

从2018年开始,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主导了一场被称为“蛇吞象”的收购,通过数次交易,闻泰科技最终以超过33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在2020年实现了对安世半导体的100%控股。这笔交易是当时我国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案,也让闻泰科技从一家手机组装厂,一跃成为一家拥有半导体核心资产的IDM公司。也正因如此,安世半导体成为闻泰战略转型的重心。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4.74亿元,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78.25亿元,占比约30.9%,净利润12.61亿元。安世半导体贡献的净利润是闻泰科技整体净利润的266%。

对于闻泰科技而言,其倾力押注的半导体业务遭遇“黑天鹅”,而其产品集成业务已转让,可能有业务空心化之忧。

03 如何打好安世“保卫战”?

闻泰科技的公告指出,完成对安世的100%收购后,其经营质量实现全面跃升,在财务表现、技术资产积累、运营韧性与市场地位等方面均显著超越历史水平。安世半导体营收于2022年达到23.6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2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42.4%。至2024年10月,公司实现”零负债“运行。

闻泰科技CFO、代任董事会秘书张彦茹表示,目前安世半导体的日常生产、研发和运营仍在进行,公司的技术实力、客户关系和运营韧性等基本面未变,股东的经济收益权未变,安世产生的利润仍100%归属于上市公司,但短期内因决策链条变更、审批环节增加,运营效率可能受影响,资源配置灵活性会下降。

高粱资本创始合伙人、华专动力知识产权集团首席顾问董新蕊表示,闻泰科技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商业协商、外交手段,争取其对安世半导体的合法权益。

一是法律途径解决。闻泰律师团队如果能够找到荷兰政府行政指令或企业法庭裁决中的法律漏洞或不合理之处,通过法律诉讼有可能撤销或修改相关限制措施。但跨国法律诉讼通常周期较长,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二是外交层面干预。我国外交部已回应称,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后续我国政府可能会通过外交途径与荷兰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涉,促使荷兰政府重新审视对安世半导体的限制措施,这可能会对事件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商业谈判与妥协。基于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运营和市场地位以及对全球产业的影响,荷兰政府、安世半导体管理层与闻泰科技之间可能会进行商业谈判,寻求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跨国协商耗时漫长,且荷兰此次行动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闻泰科技想要扳回一局面临极大挑战,且看后续发展。

评论